
青岛港20万吨级矿石码头。
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港口同时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拉动经济的海上马车夫。为防止“一带一路”港口水利投资的盲目扩张,港口效率评价无疑为这股投资热潮打了一剂“预防针”。
本文利用DEA模型,综合考虑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率两方面后发现:我国港口运营效率与港口规模明显呈现倒U型,投资的加快并不能带来港口运营效率的有效改善,两者反而呈现出负相关性。一带一路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贡献度稳中有升,经济效率震荡中整体改善。
A 港口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港口建设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血脉”,那么港口就自然成为注入国际新鲜血液的重要“血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要通道和通往亚洲、欧洲、美洲的必要门户,港口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
港口效率评价有利于改善港口建设资源配置,为“万亿基建”中的港口项目投资打好前线工作。2015年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基建投资,经公开资料整理后发现,其中港口水利项目超过1700亿元。从对十六大港口效率的分析来看,将有助于识别各港口生产率增长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和实现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港口项目投资打好前线基础工作。
港口效率评价有利于推动港口发展,提升绩效。从港口经营角度来看,其效率评价无疑将有利于各港口明确自身优劣势,从而扬长避短以改善港口绩效。
B 中等港口运营效率相对较好 投资边际效用递减
利用DEA模型对一带一路16个港口运营效率进行考察发现:我国港口效率明显呈现倒U型,日照港、青岛港等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反而高于广州、宁波—舟山等港口。投资的加快并不能带来港口效率的有效改善,两者反而呈现出负相关性。
港口效率与规模呈倒U 型,日照、深圳、青岛等中型港口运营效率最高。“一带一路”16个港口具有较为明显的从规模效率递增到规模效率递减的过程。以2013年DEA测算的投入(码头泊位数、生产泊位长度)和产出(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效率看,规模中等的港口投入产出效率普遍高于规模偏大或偏小的港口,倒U字型特征较为显著。位于倒U型曲线最高点的日照港、深圳港和青岛港处于最佳生产规模(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其静态生产效率相对最有效;位于倒U曲线左半边的港口规模较小,虽然生产效率较低,但因规模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率改善最大而具有后发优势;倒U曲线右半边的港口尽管规模较大,但仍面临生产率低下的尴尬。
港口运营效率持续改善,但投资边际作用递减,或为港口规模与效率呈倒U型的主因。一方面,2009年以来一带一路港口运营效率持续改善。按照DEA模型中Malmquist指数反映的港口全要素生产率改善速度看,2009年-2013年以来,16大港口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在1以上,年化均值达到1.053,港口运营效率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港口投资增速与Malmquist指数却呈现出了一定的负相关性。譬如,2009年-2011年间我国水上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38.8%降至-0.8%,但这一时期16大港口的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却连续两年提升;2012、2013年投资增速回暖,港口Malmquist指数反而由升转降。
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对港口生产效率的推动具有正外部性。除2010年受经济影响的异常波动外,随着港口所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逐年稳步增长,港口整体的纯技术效率随之增长,尽管增速于2013年明显放慢。另外,港口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也为港口所在城市下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先行参考。
C 经济效率震荡中整体改善 保税区效果显著
以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为投入,港口所在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产出,运用DEA模型对“一带一路”16个港口经济效率进行考察发现:一带一路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贡献度稳中有升,经济效率震荡中整体改善。
16个港口对经济腹地的GDP贡献度稳中有升,经济效率整体改善。总体来看,在2009至2013年间,16个港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仅在2009年小于1。这意味着,16个港口对经济腹地经济(GDP)的贡献作用在2009年-2013年不断加强,在2009年的贡献作用减弱。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不利,各港口经济腹地的对外贸易“遇冷”,导致16个港口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在2009年减弱。此外,16个港口对经济腹地经济的贡献作用程度在2012年-2013年有所加强。预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利好形势下,三大港口群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港口效率与贸易依存度正相关,深圳港和日照港腹地的外贸带动作用最明显。从港口的综合技术效率(即港口投入对经济的生产效能的发挥程度)与其经济腹地的贸易依存度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深圳的对外贸易对深圳港经济效应发挥的带动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日照港与厦门港。相对而言,汕头港和泉州港腹地的的外贸依存度比较低,其港口效率也比较低。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与通往大陆的窗口——港澳台地区毗邻,同时靠近东南亚国家,再加上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因此对外贸易非常繁荣。深圳港是深圳通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门户,对外贸易的繁荣给深圳港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促进了深圳港效率的不断提高。日照市的对外开放起步虽然比较晚,但是靠近日韩,对外贸易也比较活跃。尽管作为中转枢纽的日照港是“新生代”,但其在外贸的带动作用下也充分发挥了生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