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为加强班组环境安全建设,促使班组做好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班组和职能科(室)的环境、安全管理。
3 班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
3.1 班组长是班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班组长应具有较强的环境、安全意识及管理知识,并能正确处理好环境、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掌握组员的生理、心理变化。
3.2 班组安全员是班组长搞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参谋和助手。班组安全员应热心班组环保、安全工作,密切联系组员,勇于坚持原则,具有一定的环境、安全管理知识,善于发现各种事故隐患,并协助班组长及时采取对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3.3 各班组和职能管理科(室)工会小组,均应设劳动保护检查员,也可以由工会组长或班组安全员兼任。
3.4 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工会组长、劳动保护检查员应经过系统的环境、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才能上岗。
3.5 班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班组环境、安全管理,并服从班组长的领导和班组安全员、工会组长、劳动保护检查员的督促和帮助,共同搞好班组环境、安全生产管理。
4 班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4.1 以安全规章制度为准则,建立健全以岗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各项环境、安全生产制度。制定班组环境、安全生产目标,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济奖惩挂钩。
4.2 经常性进行岗位环境、安全教育和培训,协调抓好新进人员三级环境、安全教育、复工换岗人员上岗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在岗复培训等。
4.3 通过各种活动,开展环境、安全法规、制度教育,典型事故教育,规范操作教育,技术练兵比赛和防止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等。
4.4 坚持班组环境、安全检查制度,每天对设备、安全装置、作业场所及组员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5 积极开展切实有效和科学先进的环境、安全管理方法。
4.6 开好班前、班后会和每周班组环境、安全学习会,通过组长布置和员工自我对照环境、安全要求,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4.7 开展互保制。班组成员结对,互相监督、互相保护,协调配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负责”,形成班组环境、安全互保、联保制。
4.8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台帐,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交接班记录、事故档案、隐患整改记录和安全教育记录。
4.9 开展“三无”(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和“四不伤害”活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4.10 推行“全员安全承诺”制,规范员工个人行为,明确个人在安全生产中应承担的责任。
4.11 运用安全检查表,事故因果分析图和岗位安全确认制等科学管理方式提高事故预测、预控、预防能力。
4.12 开展创建“三标”(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班组活动,使班组做到安全管理、安全活动、作业环境标准化,岗位操作动作规范化,以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4.13 开展“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规范、节约)活动,加强定置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5 班组长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责
5.1 认真贯彻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为主、谁负责”的原则,对本班组的环境、安全生产负责。
5.2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各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好班前班后会,切实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五同时”。
5.3 根据班组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环保、安全措施。
5.4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交接清楚,责任明确。
5.5 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肃劳动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章现象。做到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抵制各类违章作业。
5.6 认真做好新员工入司“三级环境、安全教育”中的班组级教育;在正式上岗操作之前,指定专人负责带领。
5.7 在安排工作时,综合考虑每个人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及安全技能,做到科学合理,注意劳逸结合。
5.8 重视班组安全建设,注意发挥班组安全员、工会组长和劳动保护检查员的作用。
5.9 经常检查生产中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可靠的临时措施,并及时上报。
5.10 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全班组员工认真分析、吸取教训、落实防范措施。
5.11 积极投入争创“无事故班组”活动,认真做好各种环境、安全教育,环境、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的记录及工伤、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的登记工作。
完整文档下载:
班组环境安全生产管理规定.doc